骨質疏松癥和骨質疏松性骨折是一種日益嚴重的醫(yī)療和社會問題,而脊椎是發(fā)生骨質疏松骨折的最常見的部位,骨折可帶來三個基本的問題:一,單節(jié)段的椎體的急性骨折,二,多節(jié)段的椎體骨折伴塌陷,并有矢狀面上正常的平衡和姿勢的喪失,三,多節(jié)段椎體骨折伴繼發(fā)性椎管狹窄和神經(jīng)壓迫。根據(jù)出現(xiàn)的問題,應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椎體成型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使用灌注劑治療骨質疏松的椎體成型術技術,因其效果確切,得到迅速發(fā)展。 1984年,法國的Deramond首先應用經(jīng)皮向椎體內注射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的方法成功的治療了1例長期疼痛的C2椎體血管瘤患者,此手術被稱為經(jīng)皮椎體成型術(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Duquesnel首先應用PV治療骨質疏松或惡性腫瘤引起的椎體壓縮性骨折。1994年,PV開始在美國應用,近年來逐漸推廣。對治療骨質疏松性骨折提供了一個巨大的發(fā)展前景。 適應癥與禁忌癥 掌握恰當?shù)倪m應癥是PV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PV主要用于治療椎體壓縮性骨折或腫瘤侵浸引起的疼痛,并增加椎體的強度,但不能緩解神經(jīng)根或脊髓壓迫的癥狀,也不能抑制腫瘤生長。治療中是選擇單純PV治療,還是聯(lián)合應用外科手術,放射治療,藥物治療,受多種因素影響,應綜合考慮。 脊椎的溶骨性轉移瘤和骨髓瘤是PV的主要適應癥?;颊叱L弁磩×遥倒乔谐?重建術可以治療局灶性病變,但病變常為多灶性病變。放射治療常于治療開始后10-14天才使90%以上的患者疼痛緩解或消失,但放療后消弱了骨重建能力,骨重建常于放療后2-4個月開始,尤其是對于骨髓瘤的患者,容易造成椎體塌陷,使神經(jīng)受壓的危險性增加。而PV能立即緩解疼痛,增加脊椎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椎體血管瘤大多是無癥狀的良性病變,當引起疼痛時,的行椎體成型術治療。骨質疏松征椎體塌陷引起的疼痛經(jīng)休息,藥物治療后多數(shù)好轉,無效時,可行椎體成型術治療。尤其是活動較多,或年齡較大的患者。 無條件行急性椎管減壓術的醫(yī)院,有凝血機制障礙的患者不能行椎體成型術。當椎體廣泛破壞,椎體高度不到原來的1/3時,行椎體成型術操作有一定的困難。 術前檢查與準備 1、 術前查體并結合影像學檢查,以確定患椎部位。骨折急性期時,MRI檢查矢狀面T1加權像可見髓核信號減弱。骨掃描可見放射性核素活性增強。 2、術前行常規(guī)X線和CT檢查,必要時,行MRI檢查,以評估椎體塌陷的程度,部位和范圍,椎弓根的顯影的情況,椎體皮質后壁是否完整。以及是否有骨塊所致的硬膜外或椎間孔狹窄。 3、術前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療效 骨質疏松的患者90%以上疼痛顯著減輕或消失。疼痛緩解或消失一般發(fā)生于術后幾小時或幾天,平均在24小時內。有時疼痛在一過性加重后緩解。PMMA聚合后可以防止椎體塌陷加重,或形成新的塌陷,大多數(shù)的患者于術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自由活動。 作用機制 注射PMMA止痛的機制尚未完全明了??赡艿臋C制為 1、機械性,化學性,熱效應等因素可能使病變周圍組織的神經(jīng)末梢破壞,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2、灌注劑注射后可增強病變椎體的強度,使顯微骨折得到固定,同時降低了應力,從而達到了止痛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