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關節(jié)炎的基因
作者:潮汕骨傷科醫(yī)院 2011-07-30
類風濕關節(jié)炎目前尚沒有令人滿意的治療。傳統(tǒng)的治療藥物,其作用缺乏特異性,可產生很多毒副作用。RA的現代生物治療,能夠針對特異性的靶分子,給RA治療開拓了新的途徑。但是,絕大部分生物治療需要高度純化的蛋白質,價格昂貴;而且蛋白質口服活性差,在體內又會很快被清除,需要反復注射;另外,它們不能選擇性地到達靶組織。RA基因治療至少在理論上有可能部分克服這些缺陷。 1.RA基因治療的候選分子
基因治療是指為了治療目的,將新的遺傳物質導入機體細胞的療法。RA有別于經典的遺傳性疾病,不是由單基因缺陷引起,而是很可能涉及了多個尚未闡明的易感基因以及環(huán)境因素,是復雜的遺傳性疾病。那么基因治療如何才有可能在RA這樣復雜的遺傳性疾病治療中占有一席之地呢?回答是:基因治療在此不是修補天生的遺傳缺陷,而是給予機體細胞新的功能。
從理論上講,任何能抑制RA病理的分子都是基因治療潛在的目標。一般認為,RA可能是遺傳易感者在未知的環(huán)境因素激發(fā)下,啟動了由自身反應性T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反應,引起一系列炎癥、免疫反應和關節(jié)滑膜的增生,最終導致了滑膜炎、關節(jié)破壞以及全身累及;而細胞因子等介質介導了這些反應。
2.基因導入系統(tǒng)
當前基因治療所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如何才能有效地將治療基因導入細胞,按需要適當地表達。除了直接應用“裸”DNA等外,基因治療的困難是缺乏理想的運載治療基因到達靶細胞使之表達的導入系統(tǒng),即載體。
基因導入系統(tǒng)可分為病毒和非病毒導入系統(tǒng)兩大類,大部分導入系統(tǒng)應用載體。已研究過的載體有很多,各個載體都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病毒載體又可再分為RNA、DNA病毒載體。RNA病毒載體主要應用逆轉錄病毒,逆轉錄病毒是目前基因治療研究中最常用的載體。病毒載體主要的潛在缺點包括:①致病可能性;②免疫原性;③大規(guī)模生產的困難性。非病毒基因導入方法包括化學技術、機械技術、脂質體、裸DNA、反義寡核苷酸、核糖酶、受體介導的DNA導入等。脂質體是最常用的非病毒載體。盡管目前主要采用病毒導入系統(tǒng),但是非病毒導入系統(tǒng)正受到更多的關注。主要的優(yōu)點包括安全,容易大規(guī)模生產等。目前非病毒載體最大的缺點,是不能獲得較高水平的基因導入和表達。最后,還有一些雜交的基因導入系統(tǒng),如病毒和非病毒相結合的導入系統(tǒng)。
基因治療又可根據基因導入方式分為體內和體外基因治療。體內基因治療是指將治療基因直接注射到體內。體外基因治療的一般過程為:①從患者獲取適當的細胞,體外培養(yǎng)。②將治療基因體外導入細胞。③篩選、增生表達治療基因的細胞。④將細胞送回患者體內。體內基因治療過程簡便,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如載體在體內被稀釋或結合,不能定向于特定的靶細胞,基因導入率低等;相對照,體外基因治療能克服上述問題,且較為安全,但操作繁瑣。
|